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米易这位90后新农人有点潮
2025/11/05 17: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在攀枝花市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有这样一位90后新农人,她放弃县城稳定的工作,毅然返乡种地。她种地“花样多”,点点手机,大棚里庄稼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尽在掌握。在农业生产的热潮中,她用科技不断解锁“新密码”,她就是冷兴瑶。
从门外汉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她用十余年时间,以敢闯敢试的劲头,将互联网技术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带领周边农户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门外汉变行家里手
“现在搞农业,不能只靠弯腰种田,还要与时俱进,跟紧科技的步伐。”十一月,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的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早春番茄、辣椒、茄子、豆角……各类蔬菜长势喜人,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冷兴瑶手持手机,指尖轻划物联云平台,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数据便实时呈现——这是她“慧种地”的日常。
“那时候天天往地里跑,遇到问题就打电话问专家,笔记本上都记满了种植要点。”2016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冷兴瑶一头扎进蔬菜种植产业。彼时的她是十足的“门外汉”,但她深知,搞好农业不能像父辈那样单凭传统经验,要靠科技“撑腰”。为了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凭着一股韧劲“啃”农业科技书到深夜,跟着农技人员跑田埂学实操,还多次赴成都、长沙、重庆等地“取经”。从科学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治,从良种选培到节水灌溉,别人眼中“麻烦”的新知识,她都视作“宝贝”记在笔记本上,在自家田里反复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10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区、5000平方米观光采摘体验区、50000平方米新品种示范区及2500平方米无土栽培示范温室,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控制等现代农业技术全覆盖。该合作社每年繁育蔬菜种苗7000万余株,可满足米易稻菜现代农业园区2.6万亩蔬菜生产需求,智能化大棚不仅让种植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省人、省水、省肥”,每年节约1/3人工成本、30%用水量,减少20%施肥量。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小冷,我家菜叶子发黄怎么办?”“我家番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圆形的小斑点,该用什么药?”……每天,冷兴瑶的手机微信群里消息不断。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冷兴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带动村民共同增收,她搭建“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协议销售”完整产业链,还免费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蔬菜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技能,破解土传病害和连作难题。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农户每亩地增收2000元至3000元,不少村民农闲时还能到合作社务工,“跟着小冷学技术、挣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王阿姨笑着说。

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片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冷兴瑶信心满怀:“种地靠力气更靠脑子,只要大家抱团学好新技术、闯好新路子,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地里的庄稼,一季更比一季强!”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冷兴瑶用十年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那些扎根土地、心怀热望的“新农人”。(文/图 巴且木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