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道孚县驻村“第一书记”郑浩天:以行动书写使命 用真情温暖河畔
2024/12/16 22: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781
“有事找书记,书记想办法。”“书记,今年我们在村上修房打零工没收到工钱,你可得帮我们想办法呀!”“拉姆,感谢咱书记,书记可是帮我们要回了土地赔偿金。”……在村里,总是能看到淳朴的群众拉着一位年轻人有说不完的话,这位年轻人就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亚卓镇扎西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浩天。
2024年7月,来自四川高速公安四分局的郑浩天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来到公安厅定点帮扶的道孚县亚卓镇扎西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车水马龙的“高速路”到了鲜水河畔的“小村庄”,他很快就适应了高原地区的生活条件,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
驻村以来,郑浩天坚持每天入户,仔细了解每一名群众的真实情况,摸清每一户农户的真实困难,记录下每一家的真切需求。近2个月的入户调研,他掌握了村上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一套村级群众基本情况档案。同时,他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关于“三农”的所有政策,找准问题短板,制定了切合实际且符合村情民意的驻村工作任期目标和任务,总结概括为16个字:建强组织、提升治理、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郑浩天到任后,发现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学习自主性不足。他说:“送钱送物不如建好党支部,改变领导班子弱、集体经济弱、基础设施弱的‘三弱’村面貌,关键在于村‘两委’班子要起好带头作用”。郑浩天积极主动带动村党支部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规范村党支部建设,完善村党支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造血功能。同时,拓宽信息渠道,打通农村党员“讲政治守规矩”理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他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丰富组织活动形式,一改过去“闭门造车”的模式,最大程度激发了农牧民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工作中,郑浩天以主动联系服务群众为己任,修好全村安全饮用水;为10户群众解决电线线路改造问题;帮助6户群众销售羌活中藏药材1万斤,预计收入达40万元;给8户两河口电站新增影响区移民搬迁群众,做好建房选址、材料审批……这一件件“小事”,让当地党员和群众看到了一名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扎西岭村因为交通不便利、野生动物泛滥、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等原因,村上没有支柱产业。为提高农牧民收入,解决就地就近就业问题,郑浩天联系亚卓镇党委、政府,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芫根。为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他不厌其烦地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以保证村芫根加工厂项目顺利落地,实现大规模投产。郑浩天这种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大家都看在眼里,他用实际行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大家积极参与到种植芫根产业项目中来。
“筑梦乡村,用行动书写使命,用真情温暖河畔,让地气山风滋润心灵,让爬坡过坎锤炼忠诚,让父老乡亲敦厚情怀。”郑浩天说,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基层干部前赴后继,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与担当、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驻村工作中,为建设和美新扎西岭村贡献力量。(文/图 四川高速公安四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