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动力站社区:“三大服务圈”绘就“家门口的幸福密码”

2025/11/24 19:1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你看咱们社区现在多好!老人看病有人帮,孩子暑期有人管,下楼就是小广场,邻里互助像一家人,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共同富裕’嘛!”日前,家住攀枝花市西区玉泉街道动力站社区宝鼎馨苑16栋的刘大姐,说起如今的生活,脸上笑开了花。

据动力站社区党委书记李世春介绍,近年来,该社区聚焦居民多元化需求,精心构建“便民服务圈、助老托幼圈、休闲娱乐圈”三大服务圈层,推动服务从“有”向“优”,从“办成”向“办好”转变,让“共富”从愿景变成家家户户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实景。

便民服务圈,“一键响应”织就邻里互助网

“小朱啊,我家门口灯不亮了,能帮忙修修不?”早上9点,家住宝鼎馨苑21栋的独居老人黄祥玉拨通社区“邻里帮帮团”的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志愿者朱广义就带着工具上门了。这暖心服务的背后,源于社区创新的“1+3+N”工作机制。该社区以党委为核心,联动业委会、共建单位、志愿者,组建起邻里帮帮团、银发党员先锋队等“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不管是家电维修,还是应急帮扶,只要居民有需求,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点单”,社区后台快速响应“派单”,志愿者就近“接单”,服务高效又精准,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上。

家住动力站廉租房的独居老人焦汝兰摔断胳膊后,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送医救治。康复期间,志愿者更是轮流上门,帮她买药、打扫卫生、采购食材,让独居老人不孤单;去年5月,未成年人小曾突遭变故一月内痛失双亲,不仅承受丧亲之痛,还因无力承担父母身后事陷入绝境。社区党委得知后,立即发起爱心募捐,仅1天时间就筹集到9930元善款,帮小曾顺利处理了父母的身后事……这样的80多件暖心事,不仅精准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更让“互助共富”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从被服务者变成服务者,用点滴温暖勾勒出共同富裕的暖心图景。

助老托幼圈,“朝夕相伴”绘就全龄幸福图

“以前总担心孩子暑期没人管,现在社区暑期托管班,有作业辅导、手工课、书法课等,孩子开心,我们也安心。”双职工家长潘女士提起社区的暑期托管班,满是感激。该社区连续三年开设的暑期托管班,精准填补了暑期监管“空档期”,为双职工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老有颐养、幼有优育”是社区建设的暖心注脚。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整合资源打造了图书馆、书画院、沙画室等13个服务阵地,构建起覆盖全龄的助老托幼服务圈。针对老年群体,常态化开展健康讲座、手工制作等老年活动30余场次。家住宝鼎馨苑的李叔每周一都会邀约书法爱好者在社区挥毫泼墨,“以前在家闷得慌,现在和老伙计们一起写字、画画、听健康讲座,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充实。”更贴心的是,社区为30位特殊老人安装了一键求助设备,按一下就能联系到志愿者。罗阿姨动容地说:“晚上起夜上厕所怕摔倒,有了这东西,心里踏实多了!”从孩子的欢声笑语到老人的安心笑容,全龄友好的社区服务让“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落地生根,勾勒出老幼同乐、邻里和睦的幸福画卷,为共同富裕添上了温暖厚重的幸福底色。

休闲玩乐圈,“空间焕活”奏响社区和谐曲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傍晚的邻里小广场上,阿姨们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旁边的游乐设施上滑滑梯,笑声传遍了整个小区。这几年,该社区借着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的东风,修剪了小区500多棵高大树木,新建了4处休闲广场、2个停车场、1处儿童游乐设施,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不光硬件升级,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春节有写春联、游园活动,端午有包粽子,国庆有文艺汇演……该社区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0余场,让居民们从“宅家里”变成“走出来”,邻里关系越来越近。

如今的动力站社区,便民服务“精准送上门”,老人孩子“贴心有人管”,休闲娱乐“丰富不重样”。看,邻里互助时绽放的真挚笑容;听,老人孩子的欢笑声、广场上的歌声、志愿者的脚步声,交织成了社区动人的乐章。(文/图 田金艳 胡静)

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