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西区:循环养殖“活水”来 集体经济“节节高”
2025/11/20 18:1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初冬时节,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新庄村七八组的山坪塘边,46个蓝色圆桶整齐排列,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昔日的荒坡地如今成了村集体的“聚宝盆”。
一大早,在新庄村的山坪塘龙潭玉泉水养殖项目基地,圆桶里鱼跃水面,旁边几人有说有笑地忙活着。

新庄村党总支书记刘明宇望着圆桶中怡然自得的鱼群,脸上洋溢着笑容。就在几年前,这片土地还是普通的山坪塘,如今已成为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鲈鱼养殖场。
“村里有活水,就想着怎么才能把它利用起来,于是我们探索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发展圆桶养鱼,打造生态循环种养殖项目。”刘明宇介绍,该项目投资约70万元,目前已投放鲈鱼、鲫鱼、鲤鱼等4万余尾鱼苗,实现销售额45万余元。
近年来,西区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思路,新庄村则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势,打造龙潭玉泉水养殖项目。养殖圆桶犹如一个个小池塘,成为山村的新景观。

“我们采用活水养殖的方法,鱼的品质比较好,现在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已经销售成鱼25000斤左右,给集体经济增长大概45万元。”刘明宇说,这不仅解决了本村三位村民的务工问题,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
养殖管护员王立发是项目受益者之一。“我就是这儿的村民,养殖需要人细心管护,村里招聘有经验的管护人员,一听到消息我就报名了。”他对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管理自家芒果地感到非常满意。
新庄村发展的生态水产养殖项目,建立在维系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水产资源与水利资源的有机结合。
“管护最重要的是时常观察鱼的状态和水质变化等。”王立发介绍,把鱼养活容易,但是养好需要下功夫,蛋白饲料选择、水清洁及排污、氧气供应、疾病防治等都需要细心管理。
这种养殖模式有利于还原区域水土保持的生态效应,养鱼的水再用于周边芒果地的浇灌,呈现生产生活与生态和谐的平衡状态。通过特色水产种养殖项目发展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达成双向共赢。
龙潭玉泉水养殖项目的成功只是新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开端。该项目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资金保障。新庄村利用集体经济购置垃圾车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庄环境卫生;持续丰富农村文化供给,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健全学生激励机制,对学业优异、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营造崇文重教、激励奋进的良好乡村氛围;持续推进惠农服务政策,统一为村民购置农资用品,降低村民农业生产成本,开展寒暑假学生托管服务,解决村民学生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等。
项目落地有声,幸福触手可及。新庄村用探索实践让“产业发展有盼头、致富路上有奔头、群众生活有甜头”的发展目标从愿景变为现实,也让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在扎根实践中愈发清晰。(文/图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