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成立全市首个工业园区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 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2025/11/14 18:1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以前企业遇到纠纷,往往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园区里就有‘一站式’调解平台,法官、检察官、民警都下沉到一线,法律服务真正送到了厂门口。”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内,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对西区近年来法治环境的变化感触颇深。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针对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以往涉企矛盾纠纷化解中存在的资源分散、队伍薄弱、服务缺位等痛点,西区创新拓展“三说会堂”多元解纷机制,通过推动解纷阵地、解纷队伍、解纷服务向园区集中集聚,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高效率的涉企纠纷化解体系,让法治成为园区发展最坚实的保障。

阵地集中,筑牢园区解纷“前沿堡垒”

“项目推进到哪里,解纷阵地就覆盖到哪里;企业发展到哪里,法治保障就跟进到哪里。”这是西区优化园区治理的鲜明导向。今年9月,西区挂牌成立全市首个工业园区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三说会堂”分中心,整合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解纷资源,专门攻克单一部门难以处置、又无需进入司法程序的重大疑难涉企纠纷。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化解复杂涉企纠纷15件,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

在司法服务延伸上,西区率先推行“一室两点”布局,设立园区法官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法官入园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办理涉园区企业民事案件58件,庭前调撤29件,真正让企业解纷少跑路、省时间、降成本。

检察与警务服务同步下沉,形成协同保障合力。依托园区设立检察工作服务站,深化“检企联络员”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咨询、风险预警和案件绿色通道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4家,出具专业法律建议2条;推行“警随企后”模式,设立驻企警官办公室,通过“一企一警”联络机制,在园区企业及重点路段悬挂联络公示牌59块,全周期保障企业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妥善处置涉企警情22起,筑牢园区安全防线。

队伍集中,组建专业解纷“骨干力量”

“园区有需求,部门快响应;企业有难题,队伍齐跟进。”西区聚焦园区法治服务专业化需求,组建多支特色解纷队伍,为企业提供精准赋能。组建“普法宣传专员”队伍,开展“送法入园、送法入企、送法入户”专项行动,开展入园法治宣传44场次,针对企业经营、项目推进中的法律痛点精准宣讲,为中农绿电、扬驰胶业等企业提出法律意见建议76条,从源头防范矛盾纠纷。

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作用,印发专项工作方案推动15名专家“结对联企”,实现25家重点企业全覆盖。深度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咨询、法律风险防控、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出台党员干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六条措施,建立“调解专家库”,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园区,通过明确履职评价、效能反馈机制,激励专家主动参与涉企纠纷调解,充实园区解纷力量。

服务集中,打造精准护企“温馨港湾”

“工作触角延伸到哪里,法治服务就覆盖到哪里。”西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解纷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上门转变。搭建三方恳谈会常态化沟通平台,组织召开2期政法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面对面与企业交流,精准掌握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处置苗头性问题,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麻烦。今年以来,已经实现对园区83家企业全覆盖对接走访。

深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结对机制,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针对债权债务、劳务用工、知识产权、安全环保等高频法律难题,量身定制风险防范方案。今年以来,累计提出生产经营风险防控建议5条,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依托“三说会堂”机制,统筹村级人民调解员、网格管理员、法律顾问、民(辅)警、驻点法官检察官等多元力量,开展涉企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今年以来,成功化解纠纷24起,化解率达100%。(文/田金艳 图/西区区委政法委)

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