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认得出吗?攀枝花这些老地方悄悄“变装”了

2025/11/11 17:5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在老厂房里落坐,扫码点单,聆听乐队奏唱,任鲜香麻辣的江湖菜味道在舌尖跳跃……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曾经的老粮厂厂房内灯火璀璨、人声鼎沸。人们在这里拍照、聚会、听歌、品美食,这里就是依托盐边老粮厂旧址打造的潮流休闲集聚地——南庭雅舍。

“旧厂房”之所以能成为人们重新聚集的“新场景”,既源于空间场地的焕新,也来自资产盘活的精细布局。

近年来,盐边县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探索小型场景化改造路径,同时在招商引资、业态创新、新消费场景打造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有效盘活城市低效空间资源。

南庭雅舍所在的老粮厂,是不少本地人熟悉的地标。改造中,原有砖墙、屋架得以保留,仅做加固清理,同时融入灯光系统、园艺布置与软装陈设,形成新旧交融、别具一格的空间美感。老厂区南侧,一面原本平平无奇的红砖墙被装点上巨大的“盐边”二字,成为网红打卡地,在社交平台频频出现。对本地人而言,这既是生活空间的重构,也是城市情感记忆的回响。

从老粮厂旧厂址到城市潮流消费新场景,老厂房“逆袭”为城市消费新动能的背后,蕴藏着攀枝花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的创新探索经验。

东区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区鲜花批发市场里,花间印象(四川)花卉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唐直祥正忙着处理网络订单,这个由社区“出题”、政府“供地”、社会企业“出资”共同孵化的花市,耗时5个月打造、投入社会资本逾百万元。

“地方荒了多年,现在终于闻到花香了!”看着昔日堆放杂物的空地变成800平方米的冷链大厅和操作间,社区居民陈女士连声感叹。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区党委书记刘馨月介绍,社区原有的经济组织体量小、造血弱,导致这块闲置空地长期“沉睡”。今年4月,社区邀请有资源、有经验的社会企业“共建共享”——政府零租金提供场地,企业负责装修、设备、渠道和团队,其中收益按比例反哺集体,并优先吸纳困难居民就业。

“这是我们社区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经济组织的一次尝试。”弄弄坪街道大花地社区党委书记刘馨月表示,下一步将把经验复制到更多老旧厂房、边角地块,通过“政府+社区+社会资本”三方共建,让“沉睡资产”持续焕发“新生活力”。

还记得位于仁和银泰城对面的市国营藤椅厂吗?时光回到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攀钢初建时,物资匮乏,藤椅厂工人用金沙河谷的野藤为第一批三线建设者编了上百把藤椅,托起了炼钢人累弯的腰背。

走进国营藤椅厂旧址,红砖房前,工人们正在施工,预计春节前,这里将蜕变成充满活力的藤·YOUNG·里特色商业街区。依托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按照修旧如旧、整旧如新的设计理念,攀枝花国投集团旗下金沙产业公司对闲置资产采取微更新,在尊重老厂房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融入当下潮流元素,在攀枝花打造一个经典的时尚街区。

“市国投集团藤·YOUNG·里项目结合攀枝花市城市更新的工作要求,利用旧厂房引入符合现有建筑风格的厂房火锅、窑烤面包、轻餐等业态,将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一个新去处。”金沙产业公司工作人员赵鹍介绍。目前,该项目施工进度已经完成80%,攀枝花市国营藤椅厂的故事将在这里续写时代新篇章。

数据显示,攀枝花的城镇化率为70.78%,位居全省第二。如何让城市向“新”而行?攀枝花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在老旧街区改造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持续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全方位推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文/图 陈愉 孔浩 韩嘉伟)

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