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劳动仲裁“三招”见效 群众维权不出区 纠纷化解在庭前

2025/11/07 16:57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以前听说劳动维权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现在走进综治中心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就帮我全部对接好了。”在攀枝花市西区综合治理中心仲裁服务窗口前,刚完成劳动争议调解的李先生感慨地说。窗口工作人员一边整理材料一边回应:“我们尽量让群众只跑一次,把服务做在前面。”

这样的场景,正是今年以来西区推进劳动仲裁机制改革、筑牢区域劳动关系“稳定墙”的生动缩影。面对劳动关系领域的新形势与新需求,西区以提升仲裁效能为核心,推出“窗口前移、调解优先、多方联动”三项举措,探索出一条高效化解劳动争议、平衡劳资权益的新路径。

“一窗”集成,仲裁服务走进综治大厅

为解决劳动者维权“跑路远、手续繁”的现实难题,西区将劳动仲裁服务窗口整体进驻区综治中心,打造“家门口”的仲裁服务站。窗口整合咨询、收件、立案、调解等功能于一体,配备标准化表格样本和法律指南,劳动者进门即可获得全流程指引。

“表单怎么填、证据要哪些,这里讲得清清楚楚。”一名前来咨询的建筑工人表示。截至目前,该窗口已接待群众咨询800余人次,接收立案材料120余份,通过初步调解成功化解争议50余件,初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调解优先,八成的纠纷不用“对簿公堂”

“不是所有争议都要走到开庭那一步。”西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积极运用综治中心多元调解平台,对劳动争议实行“调解优先”,由专业调解员在仲裁前介入,聚焦核心矛盾开展沟通,仲裁员同步指导,确保程序规范、结果有效。

今年以来,西区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15件,其中调解结案252件,涉案金额419.2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80%,平均处理周期显著缩短,实现“快速解纷、源头减讼”。

仲裁+法援+工会,为弱势劳动者撑腰

针对农民工、女职工等群体维权能力弱、维权成本高的问题,西区推动建立“仲裁+法援+工会”协同机制。仲裁机构在受理案件时主动识别困难群体,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指派;区总工会则参与调解、提供心理支持与权益指导。

截至10月,全区已为30余名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追回工资、经济补偿等共21.6万元,有效纾解弱势群体“维权难、维权贵”问题。

“让劳动者维权更有底气,也让企业用工更规范,这才是可持续的劳动生态。”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为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环境。(文/图 田金艳)

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