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告别“多头问、重复跑” 攀枝花西区河门口街道“全岗社工”让服务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

2025/11/06 17:3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清晨的苏铁社区,阳光洒在楼宇之间。网格员小肖轻叩张阿姨家的门:“张阿姨,您这个季度的退休资格认证我来帮您办了,顺便提醒一下居家防火注意事项。”年过七旬的张阿姨连连感慨:“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以前办个事要来回折腾两三趟,现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真是省心又暖心!”不远处,楼栋长王师傅也竖起大拇指:“前几天反映楼道灯坏了,当天就修好了,社区响应太及时了!”这样温馨、便捷的场景,如今在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的小区中已成为常态。

在数字化服务快速普及的今天,河门口街道却面临着一道特殊的“服务鸿沟”——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40%。尽管各类办事流程手册、手机APP等服务载体持续推广,“不会用”“看不懂”仍是社区老年居民享受便捷服务的主要障碍。每月集中办理业务时,社区办事大厅依旧排起长队,“跑多次”“找多人”成为居民最头疼的问题。

如何打破这一困境,让便捷服务、精细化服务真正落地见效?

河门口街道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创新,在辖区开展“三线薪火・苏铁共生”全岗社工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整合社工岗位、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网格管理,全力推动社区服务从“坐等上门”向“主动敲门”的深刻转变,让便捷服务告别“纸上谈兵”,让精细化关怀真正“走进心坎”,探索一条以人为本、服务下沉、能力集成、响应高效的新型社区治理路径。

据了解,该街道将原有分散的社区工作岗位重新划分为“统筹协调岗+接待办理岗+网格运行岗”三大职能岗位,覆盖15个居民网格。由社区书记担任“统筹协调岗”,全面负责调度各类资源,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确保社区工作有序推进;1-2名社区“两委”成员负责“接待办理岗”,值守在社区办事大厅,集中受理医保、老年证、低保申请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其余社工全部编入“网格运行岗”,化身“流动的服务站”,深入居民小区、居民家中,开展巡查走访、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及时收集居民的各类问题诉求,将服务送到居民家中。

为了让社工既能“下得去”,又能“办得好”,街道从“标准化”“精细化”“全能化”多维发力,构建起支撑“全岗通办”的能力体系。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工岗位整合推动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以前居民办理不同业务需要分别找不同的工作人员,现在找任何一个全岗社工都能对接和办理,避免了“重复跑路”和“多头问”的情况。据统计,社区各网格内事件响应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居民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小时,主动上门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居民的诉求处置率达95%。更重要的是,群众体验焕然一新——不再为“找谁办”“怎么跑”发愁,取而代之的是“有人管”“马上办”的踏实感。

河门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谷伟表示:“‘全岗社工’试点是一次成功的社区服务模式创新实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全岗社工服务模式,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更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为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贡献河门口力量。”

在科技加速生活的时代,河门口街道用“主动敲门”代替“坐等上门”,用“全能服务”化解“多头奔波”,让社区不再是冰冷的办事窗口,而成为有温度的生活共同体。这或许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服务有了温度,治理才有深度。(文/图 魏诗钰 杜泽龙)

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