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攀枝花西区人的幸福见证:家门口的“焕新”记
2025/10/16 16:4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清晨的阳光洒在浅蓝色的透水人行道上,彭建文悠闲地走着。他指着沿途的花草和整洁的道路感慨道:“这几年西区的变化,真是看得见摸得着啊!”
今年64岁的彭建文在1971年跟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市西区,在这片土地上他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这几年,他惊喜地发现西区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始了一场华丽的蜕变。近年来,西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从道路改造到公共设施完善,再到城市功能更新,每一处改变都实实在在地提升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老彭沿着人行道步行至苏铁中路,说起这条路的变化很开心。之前苏铁中路沿途有些路面出现了破损,下雨天会出现积水,不是很方便。如今,经过改造,步道变得平坦,还专门修建了透水层,雨天也不会积水。老彭走在这些街道上,心里满是惬意,平坦的道路让他散步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现在好了,不仅有健身步道,城区的人行道也新修了,还增加了这么多绿化,走着心情都舒畅。”
除此之外,城市的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以前,西区部分路段照明设施不足,居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迅速实施整改,同时还加大了对污水管网的管护力度,检查生活污水井,排查主次干道排水沟,疏通生活污水管网,维修更换破损井盖,让城市的“地下脉络”更加畅通。
这样舒适的城市环境,得益于西区大力实施的城市提升改造行动。2023年开始,西区同步启动内涝整治和景观提升,对凉风坳隧道、河石坝转盘、新庄高速口等3条道路沿线及重要展示点位进行全面更新打造,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及视觉美化“双提升”。
在苏铁中路办完事情后,老彭来到陶家渡中路找朋友,每次见面朋友都对改造后的环境赞不绝口,朋友说现在街道更加整洁、出行更加便利,幸福感直线上升。
“陶家渡中路片区是因三线建设而兴、依煤而生的老矿区,以前这一片还是很热闹的。”面对基础设施老化、多元诉求交织的治理困局,西区加大了对该片区城市更新的步伐,改造后的街区融入了三线建设、老工矿区等元素,不仅对重点区域功能进行完善,还保留了城市记忆。目前,车行道提升、人行道翻新、雨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出行更加便捷,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让老彭最高兴的还是城市更新的同时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留住了城市的记忆。西区大力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打造火红年华研学旅游基地,将原本计划拆除的棚改区逆袭为网红打卡地,这里真实还原了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工作生活的场景。他和朋友们也经常去逛逛,看着那些熟悉的场景,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心中满是感慨。“现在不管是搞技术,还是做基层工作,想起三线建设时期前辈那股子踏实、奉献的劲儿,就觉得有方向、有动力,我们能把这段记忆很好地保存下来,这就是三线精神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看着不断有人到基地打卡,老彭感慨地说道。
傍晚时分,老彭又来到位于西区清香坪片区的金沙公园散步,这座占地125亩的公园,不仅成为西区城市更新的“颜值担当”,更是居民休闲的新“打卡地”。

“你看这家门口的公园,绿化做得好,还有专门的步道和休息区,早上能跟着老伙计们打打太极,晚上还能来散步,而且它就在西区最繁华的地段,既不耽误平时逛街办事,又多了个放松的好去处,这规划太贴心了!把公园建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坎上,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必须给这份为民办实事的行动力点个大大的赞!”老彭边走边说着。
如今的西区,西佛山上绿树成荫,人行道焕然一新。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口袋公园正逐渐成形,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彭感叹道:“在西区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它的变化,打心底里感到高兴。相信以后西区还会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文/图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