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一面锦旗 万分信赖 “精微”与“情深”编织困难家庭帮扶网

2025/10/13 16:47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5万

一面锦旗,两句谢言,背后是一个家庭从困境中逐步走出的艰辛历程,更是一个社区基层党组织日复一日的精准守护与温情陪伴。金秋时节,攀枝花市西区玉泉街道席草坪社区的一次暖心事件,悄然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刻内涵。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红彤彤的锦旗上,“为民服务暖人心 排忧解难似亲人”十四个字格外醒目。近日,居民雷女士将这面承载着全家感激的锦旗,交到该社区党委书记唐巨辉手中。没有隆重的仪式,这一刻的温暖却足以动人心弦。

“收到锦旗,我们非常感动,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唐巨辉的语调平和而真诚,“我们所做的,不过是社区工作中应尽的‘小事’。但居民却如此珍视,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真心为群众‘跑腿’、‘操心’,再小的事也能成为温暖他们的大事。”

这面锦旗,缘起于社区工作者在一次日常走访中的“格外留心”。他们发现雷女士一家背后的艰难:雷女士重病缠身,丈夫打零工收入微薄,女儿身患残疾,家庭在医疗支出的重压下艰难喘息。这份“留心”没有止步于发现,而是迅速转化为社区党委案头上一份亟待解决的“民生课题”。

政策找人,主动纾困:据悉,2024年11月,社区主动扮演“政策翻译官”和“申请导航员”的角色,依据政策,协助雷女士家成功申请了“特别扶助家庭补助”。这关键的第一步,不仅缓解其经济压力,更传递了“我们与你在一起”的明确信号。

授人以渔,重塑希望:真正的帮扶在于赋能。今年5月,社区将目光聚焦于雷女士女儿的就业问题。结合“消低、提低、扩中”政策,社区积极协调,为她量身匹配了社区非全日制保洁岗位。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个让她融入社会、找回自信的支点。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欣喜地看到,这份工作让她的话语变多了,笑容也愈发开朗。

动态守护,编织安全网:帮扶是持续的过程。今年8月,面对雷女士病情加重的新情况,社区的响应机制再次启动,“临时救助”申请流程随即展开并落实,并持续关注后续慈善救助政策,为这个家庭构筑起一道动态、可靠的风险缓冲带。

温暖回响:锦旗未诉说的故事

“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是社区一次次上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感谢社区在我们困难时伸出援手,让我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雷女士的话语朴素而真挚。这面锦旗,是她家庭境遇改善的见证,但其背后,更是社区工作者无数通咨询电话、无数次表格填写、无数次协调沟通的默默付出。

这面锦旗,是对该社区“三多”宗旨——“多用情、多用心、多用力”最生动的诠释。它既丈量着基层工作的温度,也标注了为民服务的深度。它证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宏大的蓝图里,更蕴藏于对一户一策的精细考量中。

唐巨辉表示:“这份锦旗来自居民的认可,是砥砺前行的号角。未来,我们将继续俯下身、沉下心,将‘民之所盼’化为‘我之所行’,让社区真正成为每一位居民风雨中最温暖的依靠。”(文/图 陈诗韵)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