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从“忧居”到“优居”的社区实践 巴关河用“绣花功夫”织就幸福网

2025/09/23 13:2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以前摸黑上下楼总提心吊胆,现在灯亮了,心里也踏实了!”家住攀枝花市西区玉泉街道巴关河社区芳香巷1栋的王阿姨,看着焕然一新的楼道灯,脸上满是笑容。一直以来,巴关河社区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作头等大事,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从采光、出行、安全、环境等民生细节入手,用一件件暖心事、一次次实举措,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解“燃眉忧”:精准破题,让生活少点“小麻烦”

“晚上加班回家,摸黑爬楼梯总怕摔跤,跟社区说过之后,没想到第二天就来人修了!”王阿姨的经历并非个例,社区多个老旧楼栋因楼道灯使用年限过长,频繁出现损坏、熄灭等问题,给老年居民和夜间出行人群带来极大不便。社区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逐楼栋、逐楼层开展“拉网式”排查,详细记录灯具损坏位置、数量及故障原因,仅用3天就完成了全社区破损楼道灯的维修与更换。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楼道灯照亮居民回家路,也暖了大家的心。

而在小区里,高大树枝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困扰居民的另一大难题。“家里常年见不到阳光,衣服晒不干,连心情都跟着压抑。”此前,芳茗巷居民向社区反映,片区内高大树木枝叶过于茂密,不仅遮挡房屋采光,枝干延伸至窗边还存在安全隐患。接到反馈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实地勘察,迅速联系专业人员对居民楼附近高大树木进行精细化整治,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兼顾“绿化保留”与“采光需求”,既留住了绿意盎然,又让阳光重新洒满居民家中。“现在客厅亮堂了,心里也敞亮了,社区办事效率真高!”居民们的夸赞,是对社区工作最直接的肯定。

焕“环境颜”:内外兼修,让社区多份“舒适感”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积水,推着婴儿车都不好走。”提起社区道路的变化,居民李师傅感慨不已。为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社区主动对接住建、市政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多条破损道路进行翻新改造。施工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协调,及时解决施工噪音、物料堆放等问题,确保工程高效推进。如今,翻新后的道路平坦整洁,两旁新增的绿化带里草木葱郁,搭配崭新的路灯,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傍晚时分,不少居民沿着路边散步、聊天,享受着舒适的环境。

除了道路升级,社区还聚焦公共设施维护与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公共区域栏杆因长期风吹日晒出现的生锈、脱漆问题,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焕新行动”,对辖区内多处100余米的栏杆进行全面除锈、重新粉刷,原本斑驳的栏杆变得干净整洁,不仅提升防护安全性,还为社区增添了“颜值”。而在芳香巷周边,曾经杂草丛生、杂物堆积的卫生死角,经过社区组织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专项清理,变得干净清爽。大家分工协作,拔杂草、清垃圾、运杂物,仅用1天就清运垃圾2吨,让居民告别“脏乱差”,迎来“洁净美”。“现在出门满眼都是干净整洁的,住着特别舒心!”居民们纷纷赞道。

筑“安心墙”:刚柔并济,让社区充满“安全感”

“多亏社区反应快,不然真不敢想会发生什么。”回忆起9月10日的紧急时刻,居民家属仍心有余悸。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两位居民突发重病、意识模糊,情况十分危急。工作人员立即向社区领导汇报,社区领导第一时间统筹调度,一边安排专人联系120急救车,一边派人前往居民家中安抚情绪、维持现场秩序,同时同步联系家属说明情况。两位居民被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因抢救及时,目前已脱离危险。“社区就是我们的‘定心丸’,有他们在,我们特别安心!”康复后,居民家属特意来到社区表达感谢。

在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同时,社区也着力维护社区秩序与环境。针对部分居民在绿化带内违规种植蔬菜、饲养鸡鸭等影响公共环境的行为,社区没有简单“一刀切”,而是采取“柔性引导+刚性规范”的方式,一方面,在违规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明确告知社区管理规定;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走访、网格微信群宣传等方式,耐心向居民讲解违规行为的危害,引导大家树立文明意识。同时,社区还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劝阻、纠正,形成“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如今,社区绿化带恢复了原本的绿植风貌,公共区域整洁有序,居民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巴关河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社区将继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建立“居民需求清单”“服务成效清单”双清单机制,持续聚焦居民在生活环境、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用更高效、更贴心、更细致的服务,解决好每一件民生“小事”,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文/图 魏诗钰 付梦婷)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