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别样红:青神中等职业学校上榜“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
2025/09/18 17:3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近日,四川省青神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青神中职校”)上榜“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这所地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职业学校,吸引着2300余名民族地区学生前来求学,每年培养各族技能人才800余名,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400余人,在职业教育领域散发着民族团结进步的耀眼光芒。
党建引领 教育品牌生根发芽
踏入青神中职校,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温馨大家庭,随处可见各族学生共编竹艺、同唱赞歌的场景。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达54%。
青神中职校始终坚持党对“铸牢”教育的全面领导,构建了全方位的“铸牢”教育领导机制,成立了由校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将“铸牢”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及学校工作计划,形成了书记校长带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校团委和学生全方位参与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学校聚焦如何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竹乡工匠”,通过落实组织领导、学习教育和要素保障,成功培育出“竹乡石榴红·共育同心籽”这一富有特色的“铸牢”教育品牌。
“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让我在这里工作充满了动力。我不仅能传授知识,还能将本民族的文化分享给师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彝族教师阿加尺布说道。
文化浸润 校地协同搭建平台
青神,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国家非遗青神竹编成为了学校铸牢教育的独特载体。学校以“为人为匠达天下”为校训,致力于培育“竹质雅心人”,构建了“竹编特色”课程体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便前瞻性地开设了竹编专业。我们按照核心素养课、核心操作课、专业支撑课、专业选修课四大课程类别,编写了以《青神竹编文化》《竹编工艺概论》为代表的16册专业教材。2013年,该专业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首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以“教五字”(教、导、研、传、雅)与“学五字”(学、做、研、承、超)相结合的“五字活态”传承模式,为非遗竹编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以前对竹编不了解,来到这里后,我不仅学会了竹编技艺,更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魅力。”竹编专业的彝族学生马海沙东莫表示,各民族文化要像竹丝般,像竹编般交织才能创造美。
产教融合 拓展多元成长路径
在母婴照护实训室,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羌族学子王月瑶正在认真训练,“这个专业让我掌握了一技之长,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断在实训室内反复练习,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近年来,学校立足服务地方发展,紧跟时代需求和未来领域,不仅开设了公关礼仪、艺术体育、企业管理等30个紧缺专业,还成功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母婴照护、高铁乘务等新兴专业,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主打、竹旅艺术为特色、数字服务为重点的专业布局,为各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
同时,学校坚持中高职贯通培养,与省内7所高职院校举办“3+2”“3+3”贯通培养班,对口高考、高职单招上线率达98%。据悉,该校烹饪实训综合楼与新校区建设即将启动,更多高规格技能竞赛、多元化升学途径将为同学们搭建成长舞台。
作为青神县多民族交融的生动样本,青神中职校既有“竹编艺术之乡”的蓬勃活力,也有“民族团结之乡”的温暖情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和美画卷正在青神大地徐徐展开……(文/图 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