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眉山青神创新“一通二单三抵押”模式 农村资源变发展资本

2025/09/16 17:1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眉山市青神县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创新构建“一通二单三抵押”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

“一通”指依托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提升融资效率;“二单”指建立农业经营主体“黑白”名单管理制度,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资源配置;“三抵押”模式通过机制创新,成功让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农作物等“沉睡资产”变成了可抵押的“活资本”,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农业设施抵押:从“无证可抵”到“全省首创”

农业设施因权属不清、缺乏合法凭证,以往很难被金融机构认可为有效抵押物。青神县创新建立农业设施颁证抵押机制,通过系统推进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和违约处置,形成全链条抵押融资体系。

2024年,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支持下,青神瀚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全省首本记载畜禽养殖设施信息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凭此证书,青神农商银行迅速为其匹配500万元信用贷款授信,企业资金压力得以缓解。

为推动此类抵押规范化,青神县出台《农业设施抵押评估细则》和《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县财政专项投入100万元整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完成全县5万余份农业设施备案。截至目前,已为4户业主发放农业设施抵押贷款1100万元。

畜禽活体抵押:从“监管难”到“全程可控”

活体畜禽抵押一直因资产流动大、价值波动、监管难而被视为融资难点。青神县创新建立“来源证明+贷前评估+登记公示+三方协同”模式,成功实现破题。

青神县农业部门主动介入,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鼓励业主购险增信;合作银行将农业保险作为贷款前置条件,依托物联网终端实现对抵押活体全周期追踪;抵押行为均在中国人民银行动产登记系统统一公示,有效控制风险。

农行眉山分行以“AI智能点数+数字监管”方式,为青神县养殖大户施建军发放全市首笔活体奶牛质押贷款,以其400余头奶牛作为质押物,破解了活体资产监管难题。

截至目前,该类贷款发放规模已达300万元。

农作物抵押:评估有据、处置畅通,果树成了“活存折”

针对在地农作物价值评估难、处置流转难等问题,青神县将投保保险、处于盛产期、收益稳定的多年生农作物纳入抵押范围,创新建立“专家评估+抵押登记+闭环处置”机制。

青神县百家椪柑合作社理事长刘如祥,以300亩柑橘树作为抵押,通过农村产权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价值,仅3个工作日即获得70万元贷款,用于设施升级和品种改良,预计优质果率可提升15%。

青神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出具抵押登记证明,银行按评估价值70%授信。若出现违约,抵押物将进入农交所公开竞价流转,并优先保障农户租金发放,实现风险闭环管理。目前农作物抵押贷款已发放200万元。

青神县“三抵押”模式,不仅系统破解了农村资产“抵押难、估值难、处置难”等问题,更通过“一通二单”底层支撑,建立起高效透明的农村信用与信息共享机制,显著提升了农业融资可获得性。

截至目前,相关创新已累计释放信贷超3800万元,其中农业设施抵押实践属全省首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未来,该县将继续深化制度创新,拓展农村产权融资范围,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力。(文/图 吴敏)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