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西区:万元捐款注入慈善基金 初心点亮社区温情
2025/09/16 17:1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近日,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街道河门口社区出现暖心一幕,辖区老党员刘兴标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一万元。这位亲历三线建设峥嵘岁月的老同志,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83岁的刘兴标是原河门口电厂的第一代锅炉人,1968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攀枝花。因工作突出,1978年被评为全国电力劳动模范和四川省电力劳动模范,并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退休后的刘兴标老人一直非常关心社区发展,热心公益。此次捐赠的一万元,饱含他对社区困难群体的牵挂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我在社区生活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看到还有居民生活有困难,作为一名党员,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刘兴标说,希望这笔捐款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刘兴标老人的善款将纳入社区慈善基金,用于帮助辖区困难群众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这笔捐款不仅体现了老一辈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展现了攀枝花这座城市从三线建设时期延续至今的互助传统,让温暖传递。
据了解,河门口曾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属于典型的老工业区、改制企业职工聚居区,也是西区煤炭采空沉陷居民安置区。辖区内60岁以上独自居住的老人、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
河门口社区慈善基金自成立以来,通过多样化捐赠、项目化运行、规范化管理,累计筹集款物50万余元,并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老等项目,帮扶困难群众160余人,为老助老1000余人。
慈善基金采取资金、物资、服务并行的模式,在接受各类资金、物资捐赠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目前,已有爱心企业(商户)100余家、爱心人士300余人,这种创新模式也为社区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攀枝花这座英雄城市,从三线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到如今,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像刘兴标这样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初心。(文/杨茜 图/河门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