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匠心育“榴籽”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25/08/18 16:3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在学校,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老师同学都像家人一样,学技能、长见识,特别温暖。”来自凉山彝区的“9+3”学生讲述着他在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的感受。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花城综合高级中学,这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深深根植于校园沃土,让各民族师生在这里共学共进、同心筑梦。

顶层设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党建、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校凝练出“教无类,庇天下”的办学理念和“榴籽匠心、和美与共”的创建主题,打造了“跟党走,俱欢颜”系列党建品牌,确保各民族师生在校得到平等对待。这套源自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品牌体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心灵深处扎根。

课堂育人,浇灌“一家亲”土壤

课堂是主阵地。学校构建了“初心筑梦 匠心铸魂”思政课程体系,打造“榴籽匠心 和美与共”民族团结育人品牌,并坚持开展“书香建校”“唱响建校”“匠心建校”三大主题活动。2020年,学校主编的四川省《中职生入学教育》教材中“民族团结一家亲”内容成为全省统编教材。

“我们全面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用餐。”教务处老师强调,这种“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模式,在日常点滴中消除了隔阂,增进理解与友谊。该校还组织千余名“9+3”学生参观二滩、攀钢、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地,了解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历程。

文化交融,绽放“石榴花”风采

如何让中华文化浸润人心?校园里的建筑文化墙便是答案之一。由师生共同绘制的文化墙,贯穿中国数千年建筑历史,从原始茅屋到现代鸟巢,底部以历史长河为底,无声诉说着中华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一脉相承。“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我们依托专业底色,让各民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认同。”学校老师说道,该校还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创办“藏画社”“雪域梦翔”舞蹈团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团,让民族文化在互鉴互赏中创新发展。

技能为桥,结出“共发展”硕果

“9+3”教育计划成效斐然。截至目前,该校累计招收“9+3”学生2100余人。面对初期管理难题,学校全员参与,倾注关爱,培养出中共党员37人,共青团员956人,高考升学726人,公招上岗137人,参军57人,实现“9+3”学生稳定就业。

攀西最大的汽车实训中心里,一名来自木里的“9+3”学生,在师生帮助下从基础薄弱成长为省赛获奖选手,最终通过免费大专教育进入成都知名汽修企业成为技术骨干。

漫步攀枝花建校,从显著位置的标语、LED屏的滚动宣传,到实训室、教室、宿舍的文化布置,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无处不在。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正以“榴籽匠心”的精神,精心培育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常盛之花,为各民族学生铺就技能成才的广阔道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着坚实的职教力量。(供稿:李兴雨 周渝 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