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西区:村企共兴 双向奔“富”

2025/08/18 16:3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如何在城镇化率高达95.3%、农业资源有限的地区打造“万企兴万村”工作品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攀枝花市西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纽带,推动村企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绘就出企业获利、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共赢图景。

锚定市委“两试引领、五市并进、共富共美”工作体系,紧扣区委“一区一城”发展目标,西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作用,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与村(社区)结对共建,在产业融合、消费联动、公益协作中,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的共富路径。

产业“兴村” 激活内生动力

“过去村里想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现在有企业带着项目来,我们的土地终于‘活’起来了。”格里坪镇一位村干部的感慨,道出了产业合作带来的变化。

产业是村企共赢的根基。西区出台《攀枝花市西区企业结对帮扶困难群体促共同富裕指导意见》《西区“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为村企合作划重点、明路径。攀枝花市农易达青年创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四川嘉兆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攀枝花市金凯达贸易有限公司等6家区工商联会员企业“握手”,签订食蔬供应、绿化、清扫保洁等方面的项目村企合作意向书;18家企业党组织就近与村(社区)党组织开展“1+N”结对联建,把企业资源精准导入乡村发展。

如今,“水墨金沙 庄上生活”项目现场,游客在山水田园间感受夏日清凉;丽新园艺花卉基地中,各色鲜花发往全国;盛轩水产养殖基地内,水产品供不应求……11个特色农业基地拔地而起,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茁壮成长,农业与文旅、康养的深度融合,让有限的农业资源迸发无限活力。

数据显示,2024年,西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50万元。

消费“扶村” 打造创富联盟

“苏铁山药成了天府旅游名品,来水墨金沙打卡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葡萄、蔬菜根本不愁卖。”格里坪镇农户钟先生算起账来笑意盈盈。这背后,是格里坪创富产业联盟的赋能效应。

西区创新“党建联建、全域联动、区域联合、政企联手”工作模式,整合6个村的资源与资金,成立攀枝花市农易达青年创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精品特色农业、生态农旅融合、仓储物流运输等7个创富单元。这个创富联盟不只是平台,更是服务枢纽,为4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000余户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供应、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让分散的农户攥成“发展拳头”。

联盟推动下,苏铁山药、京亚葡萄等十余种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其中苏铁山药成功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品。水墨金沙吸引超39.72万人次打卡,带动旅游收入2557.17万元,实现文旅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

此外,22个“党组织+两新组织+困难户”共富联合体落地,“就业优先、互补共赢”的帮扶模式,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端起饭碗。

光彩“帮村” 多方共协作

“企业发展了,不能忘了根在哪。”这是西区民营企业共同的心声。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西区民营企业主动扛起社会责任,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森林草原防灭火一线,有企业捐赠的防火物资;疫情防控期间,有企业送来的生活保障;农村道路维护现场,有企业支援的工程机械……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民营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超900万元,为周边村民、低收入群体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帮助84名低保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这份担当也收获了认可,攀枝花市金凯达贸易有限公司、四川嘉兆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先后荣获“民营企业50强”“万企兴万村先进单位”“光彩事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在西区,“万企兴万村”行动早已超越简单的帮扶,成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乡村激活资源潜力的共赢纽带。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场共富实践,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这片城镇化高地上徐徐展开。(文/图 田金艳 孙嘉浚 黄庆)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