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沐源芋工”上榜“嘉字号” 一颗魔芋带富一方人
2025/07/22 23:5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乐山市第三批“嘉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名单公布,沐川县“沐源芋工”特色劳务品牌上榜。近年来,沐川县坚持把特色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先行、系统推进、典型引领,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规模化、组织化输出,对农村群众稳就业促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盛夏时节,在位于沐溪镇凤凰村的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魔芋丝结车间里,一群身着统一工装的“芋工”正熟练操作机具忙于魔芋产品生产,他们动作规范利落,既有古法技艺的细腻,又有现代技术的精准。这个名为“沐源芋工”的特色劳务品牌,正让沐川这座山区县城的魔芋文化焕发新生,书写出“一品牌激活一产业,一产业致富一方人”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沐川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据史料记载“芋田连陌、粉坊林立”,民间传承的“灰水点浆、九揉九蒸”魔芋豆腐古法技艺,至今仍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曾几何时,传统技艺面临传承断层,农户“守着好手艺却富不起来”。转机始于四川森态源公司对地方资源的深度挖掘——以刘氏家族非遗技艺为根,融合现代标准化生产体系,“沐源芋工”特色劳务品牌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非遗技艺+专利标准”的独特路径。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赋能。在森态源公司的培训车间,《沐川农事手札》记载的“浸灰水、慢研磨”古法与现代科技碰撞:学员既要学习“九揉九蒸”的非遗精髓,也要掌握高葡甘聚糖品种选育、林下套种等生态种植技术,以及无硫加工、自动化包装等精深加工技能。这种“文化+技能”的双轨培养模式,已培育出数百余名新型“芋工”,他们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也是掌握绿色认证、国际标准的现代产业工人。
“以前种魔芋靠天吃饭,现在凭技术赚钱。”永福镇村民李林是首批“沐源芋工”,经培训后,自家200余亩魔芋亩产提升20%,较当地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像他这样的受益者遍布沐川13个乡镇,品牌直接带动种植、加工环节就业千余人,产业链衍生的电商、物流等岗位吸纳上百人,4000余名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超万元。
品牌效应更激活了全产业链。通过“企业+合作社+芋工”模式,沐川魔芋种植面积扩展至3万亩,开发出魔芋丝结、功能性保健品等六大类创新产品,获得欧盟、美国等四重有机认证,年销售额突破1.6亿元。在“魔芋文化竞技活动”上,“沐源芋工”现场展示的古法制作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非遗研学、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让魔芋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一颗魔芋”的多重价值。
与此同时,作为浙川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沐源芋工”还架起了区域协同的桥梁——每年向浙江输送技能型劳动力,同时吸引数百名返乡人才创业,形成“技能输出—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如今,“沐源芋工”特色劳务品牌已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从“芋田”到“餐桌”,从“非遗工坊”到“国际市场”,一幅“以文兴业、以技传薪、以链富民”的图景正在沐川大地徐徐铺展。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地域文化亮点、区域产业优势、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等,持续强化县域特色劳务品牌培育工作,拓展品牌价值外延,增强带动就业倍增效应,进一步提升‘沐源芋工’特色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沐源而生,芋工有为”——扎根沐川的生态与文化本源,“芋工”们以匠心守初心,以技能创未来。如今,从芋田到现代产业园,“沐源芋工”正用劳务品牌的力量,让魔芋香飘得越来越远,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供稿:沐川融媒 杨宝 费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