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乐山市井研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周秀华:初心如磐践使命 履职为民显担当

2025/07/10 00:5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4万

7月的清晨,乐山市井研县镇阳镇的晨雾还未散尽,石牛坝村的毛锯路上已传来摩托车驶过的轻快声响。这条5.5米宽的道路在青山间蜿蜒,车轮碾过路面的平稳触感里,混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悄然裹着3000余名村民对“出行不再犯愁”的希望。站在路头望着这一切的周秀华,抬手拂去鬓角的汗珠,鞋帮上还沾着从茶园带出的泥点,这条路的每一寸拓宽,都印着她在田野间奔波的足迹。

年过六旬的周秀华,嗓门里总带着山间晨露的清亮。走在村里,稻田里弯腰捋稻谷的大婶会直起腰喊她“周代表”,晒玉米的大爷会递来竹凳让她歇脚。这个总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挂在嘴边的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正用脚步丈量着石牛坝村的民生温度。

一条“民心路”破题开局 点亮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4年的一天,周秀华正在茶园薅草,忽然听见毛锯路上传来碰撞声。跑过去一看,运竹子的货车与摩托车撞在窄道上,两车卡在不足2.8米宽的路上动弹不得,这条路连接着仁寿曹家镇、青神河坝子镇,会车得像“挪棋子”,早被村民叫成“堵心路”。“路不通,好东西变不成钱,安全还没保障!”周秀华蹲在路边,看着散落的竹子和伤者,心里暗下决心,这路,一定要拓宽,才能为乡村振兴打通关键脉络。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她攥着写满村民期盼的纸条,提交了《关于拓宽石牛坝村毛锯路的建议》,项目批下来那天,她揣着文件挨家串户。在李大姐菜地边,她扒拉着算细账:“路宽到5.5米,生猪运出去每头多赚几十元,柑橘、茶叶鲜叶不愁烂在地里,一年多挣几千不是问题!”磨破嘴皮讲政策,踏破门槛算远账,村民们被打动,张老汉让出半分菜地,王大哥捐出盖房的木料,连孩子们都跟着大人去工地捡石块。3.5公里的路,靠的是全村人的心齐。如今再走这条路,货车能并排错车,柑橘、茶叶当天就能运出大山。村民们说:“这哪是路宽了,是周代表把咱的心路也拓宽了!”

一片“金叶子”筑基产业 铺就富民兴村新路径

清明的茶园铺着一层新绿,周秀华指尖捏着茶芽,正在教村民卢晓容挑“一芽一叶”:“这样的茶炒出来带香,一斤多卖几十块。”2018年引进井茗轩合作社时,村民心里犯嘀咕。周秀华便带着大伙儿往峨眉山市、夹江县跑,看人家茶农数钞票的架势,刘大叔忍不住问:“我们村能行?”她蹲在晒谷场用树枝划道:“300亩地流转起来,每亩土地租金280元,采茶一天挣200元,两项加起来……”话音未落,围看的人就算起了自家账。

她不光要让村民拿“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双份钱,更盯着“品牌”二字使劲。带着村集体的“扇子坝”茶叶跑展会,硬是让茶叶连续三年捧回乐山“浙川银龄杯”特别金奖,两度站上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台。村民何雪兰数着工钱笑道:“去年挣了一万,给娃买了新书包,还添加了家里日常用品……”这一片片“金叶子”,正将周秀华“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的诺言,酿成石牛坝村的甜日子。

一批“民生事”枝叶关情 焐热千家万户百姓心

周秀华的布包里,总装着磨边的走访笔记,里面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为独居老人廖大妈申请危房改造时,她踩着木梯爬上漏雨的屋顶,灰瓦上的青苔沾满裤腿;帮残疾村民何大哥落实厕所革命,她拿着卷尺蹲在院坝里比画轮椅转弯的角度,笔记上画满了歪歪扭扭的草图;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五清”行动,她带头跳进没过脚踝的水沟清淤泥,胶鞋里灌满泥水也顾不上倒……一桩桩“小事”办得扎实妥帖,像暖阳一样照进村民心里。村民们常说:“周代表办事,我们踏实。”这份信任,是她走破几十双鞋换来的口碑,更是用真心实意焐热的民心。

在石牛坝村的晨曦中,周秀华的身影依旧忙碌。她胸前的代表证在朝阳下闪着光,映着山乡的新貌,也映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最质朴的追求,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稳稳的幸福脚印。(供稿:井研镇阳镇政府 邵学军 井研县人大法制预算工委 周东凌)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