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市西区政协:画好民主协商与共同富裕的“同心圆”

2025/06/30 17:0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万

近日,攀枝花市西区区委主要领导为全体政协委员作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形势报告,这场报告不仅系统阐释了西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探索路径,更明确了政协协商“服务共富、助力发展”的核心定位。“健全民主协商机制,聚焦共同富裕强化协商成果导向,提升协商议政质效。”这一要求成为西区政协履职的重要指引。

靶向选题,锚定“共富方向”

“选题精度决定议政深度,更决定服务共富的力度。”区政协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需求为履职目标,构建“党组牵头、专委遴选、多方会诊”的选题机制。今年年初,7个专委会深入部门、企业、社区、乡村等一线调研,广泛收集议题;区政协党组与区委、区政府反复研讨,从“水风光氢”产业布局、江南片区小微企业培育等候选课题中确定《2025年度协商计划》,确保选题与区情无缝对接。

精准选题还体现在政协提案上。区政协委员及政协参加单位围绕产业建圈强链、城乡融合等热点领域,共提出87件提案。区政协提案委实施“三审三议”制度,通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承办单位进行“初筛”,联合区委共富办、政府办与政协专委会开展联审,区政协主席会议审定。精选出建强钛产业链、打造“荷鱼”共生基地等5件重点提案,交由区委、区政府领导领衔办理、区政协督办,提升办理质效。

深耕调研,摸清“共富底数”

没有深入的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服务共富的主动权。 区政协以“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贯穿调研工作,今年4、5月,为破解把关河文旅融合“资源散、业态弱”难题,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率委员深入河门口工业遗址、金沙江边各村庄,历经10余次走访,全面摸清11个文旅项目的规模、特色及客流量等情况,形成极具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推动把关河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在“城镇居民家庭情况及就业需求状况”专题调研中,区政协采用“委员走访+数据赋能”相结合的方式,发动120余名政协委员对360户居民家庭进行深入走访,并开展问卷调查。同步调取人社、民政、统计等部门相关数据,绘制出西区家庭年收入分布图、从业收入分布图等,形成详实的专题报告,推动建立“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基础数据库。

此外,西区政协围绕共同富裕专题,开展“我为共同富裕献一策活动”,收集到97条委员建议;累计开展专题调研80余次,形成17篇调研成果,这些都成为西区共富实践的良方良计。

多维协商,激活“共富动能”

调研筑基,协商破题。区政协构建起“1+2+4+N”立体协商网络体系,即1次全体会议协商凝聚共富共识,2次议政性常委会聚焦关键领域,4次专题协商破解具体难题,N次小微协商扎根基层末梢。

在今年的全体会议上,政协委员围绕“工业强区”“共富共美”战略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强氢能全产业链”“壮大农村创富产业联盟”等建议56条、提交大会发言23篇,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针对专题议政性协商形成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经济的对策建议》,推动西区出台《支持社区经济发展九条措施》,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硬支撑”。

在基层,7个政协委员工作站、2个界别联系点让“小微协商”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上半年,格里坪镇工作站解决村民生活饮水问题,陶家渡街道工作站跨区协商改造坑洼道路,中共界别联系点协商解决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出行难题……这些浸润着民生温度的协商实践,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鲜活力量。

闭环运行,喜结“共富成果”

协商成果绝非调研报告“到此为止”,协商的价值在于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区政协构建“选题——调研——协商——转化——督办”全链条闭环,对协商成果“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协商成效以可感可知的方式融入全区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协商成果转化“回头看”过程中,委员们对照协商建议清单逐一核验。新型智慧园区平台已上线;银河化学公司固废资源绿色循环高值化综合利用、泰坦弘正公司攀枝花西区氢能等项目成功签约;嘉兆丰公司年产20万吨外加剂生产线、泓岩科技公司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全面完工,为园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区政协对口协商提出的《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协商成果取得有效转化: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与服务界限。同时,搭建“基层首诊——线上预约——总院检查”平台,平均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2小时,检查费用降低超20%,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共富成果。

从工矿厂区到社区楼栋,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心头,扎根基层的“协商之花”,正以蓬勃的姿态,在金沙江畔的共富画卷上,绽放出温暖人心的光彩。(供稿:西区政协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