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西区:从“拒缴拒管”到“共治共享” 一个采空沉陷安置小区的破茧新生
2025/06/30 17:0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5万
夏日的晨光,温柔地洒在攀枝花市西区玉泉街道动力站社区宝鼎馨苑小区的邻里小广场上。退休工人程秀清领着蹒跚学步的孙子嬉戏,不远处,几位身着红马甲的银发党员先锋队成员,正专注地修剪着葱郁的绿化带。“现在谁见了都说,咱小区像换了个天地。”居民黄明友扬了扬手中刚缴完管理费的收据,语气里满是掩不住的自豪。
谁能想到,这片流淌着安宁与笑语的土地,曾是另一番令人唏嘘的景象。作为攀枝花市最大的煤炭采空沉陷安置小区,2009年建成的宝鼎馨苑承载着1677户、5400余名大宝鼎矿职工及家属的安居梦。然而,历史遗留的房屋质量瑕疵与基础设施的日渐老化,如同沉重的枷锁。2010年至2023年间,三任物业服务公司满怀希望入驻,最终却都深陷“收费率低迷——服务被迫缩水——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黯然离场”的恶性循环。至2023年12月,最后一家物业也因收费无望,无奈撤场。
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动力站社区党委坚持“三邻”党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以居民教育为重点,以能人示范带动为手段,积极破局小区治理困境,最终实现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意识、收费率从7.92%到95.73%、小区居民满意度、矛盾纠纷的“三升一降”。
“铁脚板”踏破心防,25元撬动信任支点
“收费率仅7.92%!物业三度撤离!这困局,非破不可!”面对这块公认的“硬骨头”,社区党委挺身而出,在玉泉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成立宝鼎馨苑小区治理工作专班,誓言要让党组织成为居民真正信赖的“主心骨”。
破局之钥,始于最笨拙也最真诚的方式:叩门。街道党政班子成员、社区干部、支部党员齐上阵,分片包干楼栋、单位、住户,对“重点户”更是“一对一”攻坚。
他们发扬“5+2”“白+黑”的劲头,一遍遍敲响紧闭的家门。回应他们的,常常是冰冷的门板和刺耳的斥责。“有一户,我们足足上门26次,才终于敲开了那扇心门。”一位社区干部的回忆,道尽了其中的艰辛与坚韧。
面对胶着难解的僵局,工作专班坚持复盘反思,依靠“磨破嘴皮、踏破鞋底”的韧劲持续攻坚。转机,源自一个充满智慧的“支点”——“社区兜底保障+25元过渡费”。这微薄的25元,远非服务成本,它是一把精心设计的“信任钥匙”,一次低门槛的“治理试水”。半年时光流转,奇迹悄然发生:居民缴费率从冰封的7.92%,一路攀升至令人振奋的95.73%。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坚冰消融,是信任回归,让宝鼎馨苑小区顺利度过了无序管理的“过渡期”。
能人“双向奔赴”,邻里“金点子”激活自治细胞
信任重建,仅仅是破茧的第一步。如何让治理之火持续燃烧,让家园真正焕发生机?构建好机制,实现小区长治久安;社区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并请专业人士把关,共同制定了《宝鼎馨苑小区管理规约》,该章程详细规定业主权利义务、业委会职责义务、自治费用收取与服务内容等方面内容,从每月25元过渡费到每月18元小区管理费,都一一作了说明,并于2024年12月22日,召开临时业主大会表决通过,让小区自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社区党委以“三个身边”群众工作机制为纽带,引导党员下沉“责任田”,叩开特殊群体、热心群众的房门,在“送温暖”中“集民意”。
47盏重放光明的路灯,驱散了夜晚的阴霾;200余棵扰民大树的精心修剪,换来了窗外的清爽;71件急难愁盼事的有效解决,熨帖了居民的心……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改变清晰可感,让希望落地生根。
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治理结构的重塑。社区创新推行二级党支部班子成员与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这些“熟人”委员、“前哨”党员,天然地打破了沟通壁垒,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坚实桥梁。
一批深藏于楼栋间的热心居民、小区“能人”被挖掘出来。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居民们不再旁观,而是自发聚拢协商,亲手解决那些关系切身利益的“小”事、“微”事。拆违补绿、增设休闲凳椅、疏通堵塞管道……165件“家门口”的事务在邻里共商中迎刃而解。自治的细胞被彻底激活,治理的力量如源头活水,汩汩涌动。
“三单制”托底冷暖,小广场承载大幸福
宝鼎馨苑的蜕变,浸润在日复一日的细节里。8名热心居民主动承担起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2位维修达人义务管护着小区路灯;每一笔财务收支,都在阳光下透明公示。
社区创新构建“1+3+N”工作机制(1个核心党组织引领,社区、业委会、共建单位3方协同,N支志愿力量参与),广泛吸纳小区公益达人,组建起邻里帮帮团、银发党员先锋队等多支志愿服务力量。依托“居民点单——党委派单——多方接单”的三单制精准服务模式,从为突发疾病的独居老人争分夺秒送医,到为困境孤儿募集近万元善款,120余次暖心行动,将一桩桩“烦心事”捂热成了“暖心事”。
内部的蝶变,亦需外力的支撑。社区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崭新的邻里小广场、健身休闲广场相继落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小程序+GIS系统+多维互动”的智慧社区平台正在升级构建……困扰居民十余年的高大树木修剪难题,也在多方合力下破土动工。
“截至目前,已有1130户居民主动到社区缴纳2025年小区管理费;18元的管理费,买不来豪华的服务,却能‘买’来千金难换的主人翁意识。”社区党委书记李世春的话语掷地有声。从依赖“政府兜底”到居民主动“归位”,从忍受“被动管理”到踊跃“主动参与”,宝鼎馨苑居民心中积郁的“心病”,正在这场深刻的共治实践中被一剂剂良方治愈。
落日熔金,为宝鼎馨苑的健身广场镀上一层温暖的辉光。退休的老矿工们或闲坐畅谈,或舒展筋骨,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安宁与满足。望着这和谐的场景,玉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郑亮目光坚定:“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永远的方向。根治小区顽疾,让蝶变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真正实现共富成果可感可及可持续。”一个曾经深陷困境的安置小区,正以其破茧新生的姿态,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供稿:田金艳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