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市西区:守护攀枝花苏铁 让亿年生命在手中延续

2025/05/16 16:1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7226

站在金沙江畔的干热河谷中,阳光透过攀枝花苏铁羽状叶片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脚下跳动。屏住呼吸,能听见叶片摩挲的沙沙声,像是远古巨兽的低语;微风拂过粗糙的树皮,亿年时光在岁月的长河中流逝——这里是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苏铁类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一场穿越时空的感官盛宴正在展开……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一株幼苗长到开花大约需要20年,比一代人的青春更漫长。

攀枝花苏铁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适应干热河谷的特殊生境,仅分布在四川西南部与云南北部的稀树灌丛中。

攀枝花苏铁与自贡恐龙、平武大熊猫并称“巴蜀三绝”。

视觉:金黄与绿色的史诗画卷

由西区投资新改扩建的攀枝花苏铁自然教育小径已全面竣工,与之前的步道将保护区内的科普区连接成了1500米的环线,共同将跨越亿年地质变迁的生命密码转化为公众可触可感的生态课堂。走在火山石步道上,视线被接连出现的攀枝花苏铁所吸引。

苏铁又被称为铁树,人们曾用“铁树开花,哑巴讲话”来形容苏铁开花的不多见,苏铁开花尚属不易,结果就更为稀奇和罕见了。

而在保护区里,每年的4月至6月,攀枝花苏铁会陆续开花,雌株花型呈圆球状,似同放大版的莲花,禅意弥漫。雄株花形则呈柱状,似同放大版的玉米棒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独树一帜,非常抢眼。而雌雄异株的攀枝花苏铁开花周期也是有差异的,每一次的开花都需要2至3年蓄积营养。

攀枝花苏铁雄株

攀枝花苏铁雌株

放眼望去,嫩绿的叶片与灰褐树干形成强烈对比,仿佛看见生命在绝境中迸发的奇迹。攀枝花苏铁的枝干随性地展开,如凤凰展翅交叠,阳光透过叶片时,仿佛在攀枝花苏铁上泛起流动的金色涟漪。

嗅觉:自然与时间的密语

凑近雄花基部,一种淡淡的香气,那是攀枝花苏铁独有的气息。保护区科研人员说,这种味道能吸引甲虫“送快递”,将雄株的花粉“投递”到雌株。

听觉:苏铁与自然的奇妙协奏

一阵微风拂过,叶片摩擦的沙沙声是攀枝花苏铁的私语,头顶时而传来清脆的鸟鸣,它们的啼叫声与攀枝花苏铁的“风之乐章”悄然共鸣。突然身后草丛里传来一阵声响,原来是带有竖向条纹的裸耳攀蜥,警惕的小家伙快速窜到树枝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偶遇林间小精灵——赤腹松鼠,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机警活泼、呆萌可爱,经常在树枝间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嬉戏打闹。细细观察,或许您还可以发现穿梭在林间的其它小精灵。

保护:每个人都是生态守护者

花期时它们虽美,但它们更需要大家的保护。走在小径上,请把指尖悬停在距离叶片1厘米的空中——这是人类与恐龙时代最近的距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小径的修建让大家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它们,但“抵达”不意味着“占有”。

当夕阳为攀枝花苏铁镀上金边,小径上的脚步声仍在回响。这条镌刻着生命密码的走廊,不仅守护着古老的基因库,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敬畏自然、守护生命的种子——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生态注脚。

守护者三则

以目光浇灌:近距离观察,零触碰是最深情的对话。

用光影收藏:羽状复叶在相机里翻涌的绿浪,远比摘下的枯叶更鲜活。

借清风引路:小径两侧的苔藓正在编织新的年轮,大家的脚印该比云影更轻。离开时,带走的不只是相机里的影像,还有那段讲述生命延续的故事。(文/图 杨茜 魏诗钰 李欢)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