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盐边县红格镇:解锁“联合村”的精神共富工作密码

2025/05/15 16:1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826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联合村幅员面积33.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以绿色蔬菜、水果、烤烟为主导产业,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近年来,联合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挖掘传统文化,构建乡村文化新空间

深入挖掘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邀请专业规划团队对全村整体统筹规划,秉承“传统村落+有机农业+艺术乡村”的发展定位,以“轻投入、微改造”打造城市近郊“乡风、乡土、乡愁”沉浸式体验目的地。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催生出锦府驿·观山、晓峰多肉花园民宿、笮酒庄园等6家民宿集群,持续激活乡村民宿经济发展动能。盘活闲置民居、柴房、粮仓等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古建筑,改造出喜柿四时果蔬餐厅、山坂咖啡、上房揭瓦、三味“蔬”屋等乡村文化新空间、新地标10余处。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构建出一批如乡村图书馆、种子博物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共美共富。

促进资源融合,开发文化体验新场景

依托“烂坝蔬菜”这一名牌,打造出三味“蔬”屋创富共同体,实施“蔬菜大联合”品牌兴农战略,打造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园5600亩,带动本地蔬菜种植户1500余户,人均增收4500余元,实现联合片区综合产值1.32亿元。探索开发《我在联合村当村长》系列农事研学体验活动20余项,先后吸引200余名村内外儿童参与种植、采摘、收割、丰收等自然教育体验。以闲置小学盘活利用为契机,结合彝族刺绣、蹀脚舞等传统文化,计划打造集游客接待服务、非遗传统沉浸式体验、乡村大舞台等为一体的“碟脚舞非遗基地”,建设“全村精神共富高地”,实现“文化品位”具象化。

谋划非遗传承,激活精神共富新活力

聚焦“挖掘彝绣文化、提升彝绣品质、拓展研学体验、促进群众增收、增强品牌价值”五项重点任务,推进彝族刺绣非遗传承共富作坊建设工作,探索打造民族服装品牌设计,赋予彝族刺绣强大文化张力。积极推进蹀脚舞传习所建设工作,大力推广蹀脚舞进学校、进村社、进景区。以联合村蹀脚舞表演团队为班底,吸纳本村文艺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组建蹀脚舞青少年剧团,开展乡土艺术化创作和挖掘,实现展演走出去、名声传出去、游客请进来,将蹀脚舞打造成为联合村专有文化IP。推进“乡村振兴青年”行动,吸引2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人才和乡村文旅创客团队,培养形成以王彪(王橘长)、程文峰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创客群体,依托数字直播平台,以带货形式促进农文旅产品销售,用直播的形式讲好联合村共富故事。

据悉,联合村紧紧围绕文化事业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贯通“文化+旅游+创意+农业”,走出一条符合农民需求的精神富有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联合经验”,实现“健康美味、文化品位、幸福滋味”。探索出“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村企合作+多元共创”的发展格局,催生出以“一个核心、三回社群、五化原则、七大创新、九大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探索以“轻投入、微改造”为特点的具有“原乡生态特色”的盐边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先后获评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四川省“三十个最美古村落”、2024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领跑基地”等荣誉称号,从昔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今日盐边的富裕村,为实现乡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一体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联合村”经验。(盐边县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