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乐山夹江绿竹生金 护青山常在

2025/04/15 20:1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6500

“竹根固土护山,青山涵养万物。待万亩翠竹成海时,自片片黄金叶……”在夹江马村镇碧山村,随着夹江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昔日荒山将蜕变成竹海,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这里,正开启“生态资本”变现的绿色新实践。

夹江被誉为“中国书画纸之乡”,马村镇是夹江竹纸的主产区,竹子作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扮演着重要角色。曾经,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浪潮中,马村镇竹林资源渐少。随着近年来夹江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开展整治,竹林逐步恢复生机,为夹江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夹江县抢抓“以竹代塑”政策机遇,依托丰富竹资源优势,探索竹产业发展新路径,让夹江竹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巨黄”播下金种子 绽放致富花

竹类品种如同作战的士兵,而优质的竹品种更是骁勇善战,以一当百。巨黄竹,便是一名“精兵”。巨黄竹学名叫佯黄竹,以纤维含量高、细长且适合造纸的特性,成为林竹产业基地的明星品种。它不仅具有抗旱、抗冻、抗病虫害、扛风压等优势,而且绿色环保,能够有效保持水土流失,净化水资源,吸收二氧化碳,在环保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与价值。

“马村以往种植竹子虽然也可用来造纸,但是造的纸属于二类品种,经济价值不足。而像巨黄竹这样的一类造纸品种,生产的竹材每吨能卖500多元。”夹江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余云磊介绍。

夹江现代林竹产业的发展在于绿色、长效且可持续,短期内或许能直观显现显著经济收益。谈到为什么选择跨行进入林竹产业时,余云磊说:“国家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面临着一定降排压力与挑战。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固碳能力比一般的林木高1.6到1.9倍,可以帮助降低碳排放,用竹材代替木材或塑料制品,更具环保优势。这不仅是响应国家“以竹代塑”倡议的实际行动,也是对未来经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


        开山劈石筑通途 联通致富路

去年5月夹江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项目落地,首要面对的难题就是荒山不通路。没有道路,原始林就无法开发,林区的生态效益便无法转化为经济效应。面对这一困难,余云磊组织修路队开山修路。

短短3个月时间,一条新开垦的土坯路逐渐成形,沿着山蜿蜒盘旋,为林区开发打开了通道。

“修路是整个项目落地后最艰难的部分,不仅耗时耗力,修完路后还需要清理树桩、树丫、杂草等。”谈到整个过程,余云磊很感慨。虽然现在还是一条土坯路,但已经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未来将道路进行硬化,进一步提升林区的交通条件。

“道路硬化、竹子成林以后,就会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很有观赏价值,也能带动这里的旅游发展。”余云磊说道。

路通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通路也被打开了。林区在开发后,当地村民不仅每年都能有一笔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还能在现代林竹产业基地中找到就业机会,实现增收致富。据余云磊介绍,目前每天有40-50名工人在林区作业,随着林区种植面积扩大后,还会招募更多作业人员。

低空经济振翅飞 驱动致富车

传统的人工种植作业,从下苗、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工人需要将竹苗或肥料搬运上山,工作十分艰辛。现在林区利用无人机作业,更加高效、现代化。只需要利用无人机将竹苗或肥料低空吊运至山上,省时省力,一台无人机一天的低空吊运作业效率能抵10个人工效率。

“未来无人机将更多参与林区的竹产业管理。”余云磊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夹江现代林竹产业基地项目计划种植竹林3500余亩,投资预期在1800万到2000万,目前已种植面积800余亩,后续还会进行林区下一步开发。谈到项目的发展规划,余云磊说,目前项目集中在一产,以种竹、管理林区为主。未来,当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能支撑相应产能后,我们会延伸至二产或三产门类,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让小竹子撬动夹江大产业。(文/图 唐静)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