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自贡荣县老科技工作者走进田野育“希望” 

2025/03/24 17:0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488

3月21日,自贡市荣县老科协组织农业领域的老科技工作者们,走进正紫镇坟嘴山村,在“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旱育秧现场传经送宝,用行动育“希望”,用技术助农增收。

在正紫镇坟嘴山村种植大户邓健清流转的400亩稻田里,老科技工作者们围绕“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出“妙方”献良策,为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提供技术指导。据了解,该模式下水稻亩产可达1000余斤,亩产值约1400元;小龙虾亩产300余斤,亩产值约6000元。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通过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水稻机插旱育秧现场,荣县老科协宣讲团讲师丁超详细讲解了“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技术要点和优势。他指出,该模式通过水稻与小龙虾的共生关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水稻为小龙虾提供遮荫和栖息环境,而小龙虾的排泄物则成为水稻的天然肥料,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丁超还现场演示了旱育秧技术,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这堂课外“辅导”,参加人员不仅有种植大户邓健清,还有当地村民,他们对“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愿意“效仿”照抄邓健清的“课后作业”。坟嘴山村党支部书记易林金在听完讲解后也兴奋地表示:“以前种水稻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水稻+小龙虾’模式,收入更有保障了,而且旱育秧技术也让我们省了不少心。”

荣县老科协负责人表示,此次现场会只是推广“水稻+小龙虾”共作模式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更多农户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同时,荣县老科协还将探索更多高效农业模式,为荣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秦翔 文/图 蒋兵 谢思语)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