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边傈僳华裳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传统非遗对话现代时尚
2025/03/24 17:0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3月22日,在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季)主秀场上,一场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为主题的盐边傈僳族服饰大秀惊艳亮相,让深山中的非遗在现代时尚语境中绽放新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让更多民族的服饰回归生活,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盐边县傈僳族研究会会长谷艳说。
舞台上,模特身着渐变彩虹长裙穿梭于虚实交织的舞台,重现傈僳族“采七十七朵山花制衣”的传说。除了传统傈僳族服饰的展示之外,整场秀还有高定礼服、成衣等环节的展示,设计师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每件作品都是穿越时空的对话。
“傈僳族作为追赶太阳的民族,其服饰承载着傈僳族礼仪教化、族群文化标识等功能,传承着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审美意识、生态观念等文化精神。”省级非遗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贺正芬表示,当把民族文化融入时装上,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瞬间觉醒。
据悉,盐边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于2023年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荣膺“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项目。该制作技艺是将自制的火草麻布用植物汁染色,用剪刀将染有颜色的布剪成服装所需大小后,手工缝制。在衣服的托肩、袖口、围腰、背带、盘领上以各种彩色丝线绣出丰富多样的图案花纹。男子穿偏襟短衣,长裤,束红腰带,背绣花口袋,头戴头帕。女子头上留长辫,盘于头顶,包头帕,戴耳环,穿盘领偏襟花袖短衣,下着红色条纹的白色百褶裙,束红腰带,背绣花挂包,戴手镯。傈僳族男女老少都少不了一个绣花口袋,这几乎是傈僳人的一种标志和族徽,用羊毛织成宽约五寸,长约丈余的腰带,两端有流苏也是他们的重要标志。
从深山霓裳到国际T台,此次中国国际时装周让世界看到盐边傈僳族风情。近年来,盐边县深耕46项非遗项目文化富矿,围绕“非遗一枝花”创新实施“非遗+”融合战略,全域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建设2个非遗传习中心、7个非遗工坊,开发傈僳族服饰、苗族蜡染等文创产品,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