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乐山市井研县研经初中:生态实践赋能成长,团建引领知行合一

2025/03/14 20:3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284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基层团组织作为连接学校与青少年的桥梁,其活力与创造力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经初中作为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现有学生200多名,学校深知团组织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引领作用。然而近年来,面对传统团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以及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研经初中团组织积极寻求创新,以“生态育人”为突破口,将团建工作与学科教学、劳动实践深度融合,探索“知识赋能+实践服务”双线模式,构建“团带队、校联社”的育人新格局。

团组织引领,打造生态实践课堂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研经初中校领导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脉搏,学校团支部联合生物、化学教研组,将校园闲置空地改造为“知行生态园”,在校长的指示下,由班主任作为果园项目组长,划分班级责任地,开展“四季耕耘”行动。生物兴趣课组织学生观察种子萌发、植物嫁接;化学兴趣课指导测土配方、自制有机肥。近3年累计种植柑橘、桃树,李子树,葡萄苗等学生喜爱的作物十余种,种植的玉米,挖出的红薯,部分用于食堂供应,部分作为学生亲自耕种的收获奖励。通过这一活动,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保志愿行动,擦亮社区生态底色

为了将环保理念延伸到社区,也为解决乡镇初中生源流失的通病,团支部组建“青禾志愿服务队”,以“垃圾不落地·研经更美丽”为宣传主题,开展常态化社区服务。在校园里,学校组织各班级参与垃圾分类主题,绘制环保墙绘7幅,设置“文明劝导岗”4个。在校园外,学生们身穿志愿者服装,手持环保宣传册,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环保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与乡政府了解沟通后,决定让学生体验垦荒乐趣,为社区荒地锄草、耕种,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累计清理荒地杂草五亩多,复耕闲置土地种植向日葵、格桑花,打造春日“共青花海”校园景观带。

荒地复耕计划,赋能乡村振兴

从旁观到参与的环保实践,从课堂到家庭的观念传递。“素养——实践”双线并进模式,有效解决部分劳动教育空心化的问题。乡镇学校90%学生为留守青少年,长期脱离农业生产,存在“轻视劳动、畏惧吃苦”倾向,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务农=没出息”。而今原认为“种地丢人”的某些学生,在嫁接柑橘苗实践中找到兴趣,对农业专业有了偏爱。更在回家后与家人主动谈及果树种植问题时,说服父母如何去辨别真假肥料等趣事,以知识反哺家庭,从劳动矫正到观念转变,是从青少年角度振兴乡村微小却值得的一步。

由于生态文明课题教育才刚开始实施,虽然更大的成就尚远,但在近两年的努力下,通过走访,学校团组织也了解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团组织凝聚力初显。入团申请人数从各班一两人增至十余人,曾沉迷手机的学生因农耕实践重拾学习兴趣;二是劳动价值观重塑。大部分学生认同“劳动创造价值”,比之前更加注重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改变。三是社区影响萌芽。荒地变菜园,周边居民时常观望,垃圾分类宣传,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进一步根植人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成效非一日可见,但理念却可以伴随学生一生。基层团组织在资源贫乏,生源减少等困境下,积极寻求创新方法,只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文/图 研经初中校团委)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