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片变“名片” 乐山马边“彝绣+”更新
2025/03/05 20:0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万
当传统彝绣遇到现代设计,会擦出什么火花?近日,来自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手工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与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牵手,共同成立乔进双梅名匠工作室。
“这次的跨界合作,是马边彝绣焕发生机的契机。”乔进双梅身着带有小凉山彝绣元素的高级定制服装惊艳亮相,服装融合了传统彝绣花样,将古老刺绣技艺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重塑彝风魅力。乔进双梅表示,对于马边彝绣来说,此次合作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马边彝族刺绣技艺包括垫绣、引绣、盘绣等多种技法,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彝绣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如何破局?彝绣手艺人将“融合”看作这一传统技艺接续传承的重要抓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乔进双梅与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运营副总经理王晓然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双方在交流中发现,彼此在文化理念和发展目标上有着高度的契合点。
马边彝绣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而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则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于是,共同组建工作室的想法应运而生。
经过多轮深入的沟通与洽谈后,双方就合作细节达成了一致。合作模式上,双方优势互补,为马边彝绣提供刺绣技艺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绣娘们凭借精湛的手艺,创作出各类绣样,为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则发挥其在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优势,设计师们深入研究马边彝绣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将现代时尚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传统彝绣焕发出新的时尚魅力。
同时,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利用其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打破地域限制,将融合后的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让单打独斗的彝绣产品变为规模化的产业链,并围绕各级市场的有效供给,协助建立“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模式,让订单推动彝绣生产,实现彝绣“销售、流通和市场”的有效联动。
“依托工作室,我们将开发一系列的产品,面向不同受众群体。”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运营副总经理王晓然介绍道,除了高级定制服装,还有原创单品、文创等产品,让非遗逐渐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当中。(文/图 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