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攀枝花市东区:阳光大梯道沿线焕发新生

2025/02/26 16:5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2月22日,在位于攀枝花市东区阳光大梯道铜像广场的望江街社区拾光书屋,不少市民喝着盖碗茶谈天或看书。社区民安巷居民王霞来到书屋,归还了为孙女借的两本书:《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老师安排她寒假读这两本书,写出读后感,就要我去书店给她买,我当时就想着到书屋来借,果然就有。社区建这个书屋,真是太方便了。”王霞乐呵呵地说。

“现在书屋的书可多了,寒假期间经常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看书。”书屋管理员邓清榕接过话说。

走进书屋,满架的图书映入眼帘,书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书屋现在有藏书上万册,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社区居民和热心市民捐赠。”社区书记丁香介绍。

随着书籍越来越多,书屋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不仅成为居民喝茶休闲、聊天交友的好地方,也成为老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和新的“网红打卡地”。

01

望江街社区依山傍水,是攀枝花较早建成的居民区之一,以“望江”为名寄托了“攀一代”建设者的思乡望乡情结。穿越辖区的阳光大梯道曾经是全市的商业中心和地标名片,是属于攀枝花人的集体记忆。

近年来,随着街区逐渐老旧、人口老龄化以及年轻群体流失等因素,曾经热闹的阳光大梯道逐渐变得冷清。

2022年,攀枝花实施“复兴炳草岗”城市更新行动,望江片区被定为“复兴炳草岗”的第一站,阳光大梯道沿线迎来焕新发展新机遇。

随着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老城区如何聚人气的问题日益凸显。

望江街社区深入梳理辖区文脉资源,利用闲置建筑资源,结合城市更新建设了望江记忆馆、休闲广场和口袋公园,打造居民乡愁载体,讲好“望江”故事。同时抢抓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机遇,以攀枝花人民对阳光大梯道曾经繁华的记忆为基底,盘活辖区闲置资产,破解居民活动阵地不足、社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不强等问题。

2023年12月,社区盘活闲置用房,改建市、区图书馆馆外借阅点,在铜像广场建成开放全市首家将民政慈善共富试点与社区经济、小区治理创新结合而打造的集阅读、亲子、品茶、公益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拾光书屋”。

城以聚人,文以聚心。通过文化赋能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灵魂,探索老城区城市面貌和“老居民”精神面貌“双更新”,凝聚发展共识和动能,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共富。

02

拾光书屋于2023年12月建成开放后,社区引进“空间+合伙人”,提供盖碗茶、水果茶、咖啡、点心小吃等服务,打造适合亲子阅读、好友聚会、单位团建等活动开展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创新性地将大梯道的人文历史与书屋融为一体,让来书屋的人都能读一本好书、品一杯热茶,享受一段慢漫时光。

有书、有茶、有场地,拾光书屋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休闲联谊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孩子们看书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场所,帮助许多家庭解决了带娃的大难题。

除了喝茶聊天,社区因势利导在书屋融合了政策宣讲、学习座谈、文明宣传、协商议事、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关工座谈、家友会、人大代表接待等10多项功能,以更接地气、更温馨、更具人情味的多功能场所让居民在品茗之间,以话家常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喜乐哀愁,使书屋不仅成为居民愿来、爱来、常来的温馨驿站,也成为集舒心歇脚、续航补给、服务代办、红色教育、干群交流、调解纠纷、公益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前哨阵地”。

社区还以书屋为载体,探索“拾光书屋+”模式,与商家合作打造“大梯道慈善共富家园”,推动居民意识依托书屋“活”起来,精神“富”起来。截至目前已链接慈善资源20家,开展“传递书香 奉献爱心”慈善义卖等公益活动12场,救助困难青少年8名、帮扶困难家庭20户,受益群众8000余人次。通过“新空间+合伙人”“公益+经营”模式,成功实现社区“造血”转型新突破。

拾光书屋的工作人员邓清榕是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社区了解情况后问她愿不愿意来书屋上班,她当即答应了。“能在家门口就业,为街坊邻居服务,为社区发展尽一份力,我感觉很有意义。”邓清榕说,希望有更多人到书屋来打卡。

03

书屋建起来后,也让一些居民家庭的旧书找到了好归宿。

“以前有不少年轻人把父辈留下的旧书等物品当成废品处理,感觉非常可惜。书屋建起来后,我们就动员居民把闲置的旧书捐出来,把书屋的藏书丰富起来。”丁香说,这些旧书也是社区文脉的一部分,也曾是众多“攀一代”的“诗和远方”。

“有了这个书屋,我家闲置的旧书正好可以拿出来给有需要的读者,希望我们的书屋越办越红火。”书屋开业不久,居民邓阿姨就把家里的数十册文学类书籍捐给了书屋。

在邓阿姨等热心居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家里闲置的旧书捐了出来。随着藏书越来越丰富,书屋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每次都能找到自己喜欢读的书,就是一种快乐。”喜欢读书的杨先生说,拾光书屋的书籍很丰富,环境和氛围也都不错,只要有空,他都会到这里来坐坐。

社区同时还向居民征集老照片、老物件等物品,留住老城区居民生活的历史记忆,打造居民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居民的热情参与下,收到的旧书旧物越来越多。社区又利用书屋毗邻的闲置房屋打造了一个名为“将旧”的微展馆书吧,进一步丰富书屋的文旅内涵。

微展馆3间展室陈列着400余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和3000余册旧书,还原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老攀枝花人生活、工作和读书的场景,让人在身临其境中回望历史、感悟当下。同时增设手工制作、书画创作等文创空间,将“文创+旅游”深度融合,吸引游客现场打卡。

丁香说:“取名‘将旧’,就是恰好能用、物尽其用的意思,不仅把辖区各类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利用起来、盘活起来,也把全体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激活共富发展新动能。”

04

“随着银江湖公园建成开放后,大梯道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了,我们的社区也会越来越好。”家住铜像广场旁的方炳生笑着说。

今年78岁的方炳生自言是“从自己修的路来到攀枝花的”。1964年,他还没满18岁就参加铁道兵部队,修建成昆铁路。1967年4月随部队成建制转入攀枝花后,在航道工程处工作。每年枯水期到江中炸礁疏浚河道,但每到雨季发大水,辛苦疏浚的河道又重新被石头填了起来。

1973年,随着政策调整,方炳生和同事终于停止了年复一年、劳而无功的疏浚工作,从水域转到陆上从事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当时没有实现通航的愿望,但梦想一直藏在心底。”方炳生欣慰地说,随着银江水电站下闸蓄水,主城区段金沙江“高峡出平湖”,百舸争流的场景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银江湖公园建设也彻底改变了望江片区望水而不能亲水的遗憾,成为市民游客观湖赏景的打卡好地方,同时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望江街社区在成功打造“拾光书屋”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阳光大梯道人文资源,对人民街以北靓轩超市出口至花城下街天桥以南(包括天桥)的大梯道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打造酒吧、演绎、旅拍、文创等小店经济、夜店经济、地摊经济于一体的“五SHU慢时光”品牌活力街区,构建网红夜经济一条街,做大社区经济“共富”蛋糕,重塑阳光大梯道特色街区新形象。

截至目前,社区已在市民游客必经的阳光大梯道建成运营“不夜侯”咖啡、心“属”之家午托中心等项目,一个个新业态、新场景正在大梯道逐步呈现。(文/图 刘靖 张仟林 邹姿怡)

责任编辑:王卫东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