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让苏铁年年开花秀山川
2024/12/16 16:0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124
攀枝花苏铁是经过第四纪冰川浩劫遗留在金沙江河谷最为古老的种子植物。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苏保区)是我国目前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陈祖波 摄影
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把绿美生态作为最大民生福祉,根据相关要求,在苏保区地方人大协助立法、监督等方面主动作为,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守护苏保区的绿水青山。
在市、区人大及基层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推动下,《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于202年5月以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实施;按照“一区(苏保区)一法”管理要求,2024年启动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突出两个关注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西区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将苏保区依法建设和运行确定为人大监督的“首要阵地”,组织各专(工)委深入苏保区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倾听群众意见,把代表议案建议、群众反映意见、调研了解情况作为确定监督议题的基础。
关注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经常性现场察看攀钢石灰石矿、巴关河渣场生产设施退出苏保区问题整改情况,听取区政府、攀钢(集团)公司关于石灰石矿退出苏保区及生态修复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按期完成“攀钢石灰石矿、巴关河渣场、金家村飞碟训练基地侵占苏保区红线”等12个问题点位全部整改销号,并结合“林长制”各级林长巡林、“绿盾”“森林督查”等专项行动不定期对销号点位开展巡查“回头看”。
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自攀钢石灰石矿开采以来,苏保区红线范围内石灰石被采挖严重,半匹山都要挖完了,植被越来越少,苏铁山一大片山光秃秃的,灰尘很大。”当地居民反映强烈,人民群众不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区人大常委会突出民生导向,紧盯群众关切的攀钢石灰石矿退出苏保区生态修复的难点短板,将区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攀钢石灰石矿关闭退出及生态恢复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评价工作,列入常委会全年履职的重点工作,多方联动持续加强监督问效。督促区政府健全与攀钢集团的协作机制,双方先后70余次派员到现场联合推进攀钢石灰石矿关闭退出及生态恢复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资金不足、水源缺乏、苗木栽种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经过各方持续努力,如今的苏保区发生了明显变化:曾经裸露的山脊出现了绿色,在复绿的采矿迹地又重新种上了攀枝花苏铁。苏保区绿满大地、鸟语花香,昔日的矿山变成了“绿肺”,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林涛 摄影
强化两个一线创新完善监督方式方法
西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推进监督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强化一线代表监督。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推动人大监督向基层一线延伸。建强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筑牢基层人大监督阵地,常委会领导包联指导各镇(街道)、村(社区)推进代表“家站”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各个选区、各级代表的全覆盖,形成涵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四个层面的代表履职网络,充分发挥代表对自然生态区保护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工作机制。全区人大系统创新构建履职“联盟”,实现区人大和基层人大重要履职共推、平台载体共建,在推动闭会期间代表履职、重点工作监督、代表建议办理等监督工作上联袂联动。
强化一线群众监督。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联系基层群众的有效渠道,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途径,把人大监督建立在坚实的依靠一线群众基础之上。高频次、高质量组织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四项”联系制度,按照常委会主任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1名代表联系5名群众的要求,广泛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常委会领导班子接续领衔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和“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收集一线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持续跟踪,督促整改解决问题。2022年12月,区政府依法将苏保区范围内西区部分的474.45公顷国有林地和林地上森林、林木管理使用权移交给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2023年3月,《攀枝花市西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得到了一线代表和苏保区周边群众的一致同意,并按程序逐级上报至国家相关部委审批。
重在两个落实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西区人大常委会把人大监督作为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抓手,在监督工作中做到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强化监督程序落实到位。深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确保苏保区实事项目取得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稳扎稳打、精准落细落实每一道攀枝花苏铁保护监督步骤,形成环环相扣的监督工作程序。将苏保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督促区林业局、苏铁保护中心认真落实《攀枝花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规定,重点对苏保区卡点值守、防火责任落实、宣传教育、计划烧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确保苏保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实现苏保区连续多年“零火灾”。
强化监督项目落实到位。在区人大的监督下,区政府将“苏保区入区道路环境打造提升”列为西区建设“山水灵秀新城”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启动实施苏保区周边生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1040万元,对进出苏保区的矿山公路两侧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对生态损坏区域采取清理、修建堡坎、覆土、挖穴、施肥、浇水、管护等措施,栽植凤凰树、宫粉紫荆、小叶榕、三角梅、仙人掌、清香木等苗木2万余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50余亩,使原有的石漠化和矿山迹地恶劣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了乔灌结合、搭配和谐的绿色森林廊道。
紧扣两个闭环确保监督见实效
西区人大常委会狠抓监督机制和监督责任两个闭环,确保各项监督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际效果。
完善监督机制形成闭环。区人大常委会对新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攀枝花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扎实开展监督,建立“前期调研+会中审议+意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持续推动相关部门依法行使权力,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对代表建议办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三见面”的工作闭环,及时向代表通报建议办理的进展情况,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瞄准苏保区环保督察整改事项开展监督,实行“立项+踏勘+审议+反馈+评价”的全流程监督模式,按照“每季一督办、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评议”的要求对苏保区生态修复进度开展监督,有效杜绝“一看了之”“一听了之”和“半拉子工程”等现象。
强化监督管理形成闭环。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清单思维,明确目标、压实责任、靶向发力,构筑责任链、落实链、整改链相统一的苏保区闭环监管模式,根据时序进度建立“监督内容清单、责任分工清单、存在问题清单、整改意见清单”等四张清单,并按照清单要求排定计划、按表推进、逐项销号,直至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提高了人大监督的时效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2022年,“攀钢石灰石矿退出苏铁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修复项目”被列为国家环保督察整改十大正面典型案例。(文/西区融媒 周越)